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34篇
工业经济   38篇
计划管理   52篇
经济学   121篇
综合类   17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96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2.
We explore the role of interfirm alliances as a mechanism for sharing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We argue that knowledge flows between alliance partners will be greater than flows between pairs of nonallied firms, and less than flows between units within single firms. Using patent citations as a proxy for knowledge flows, we find result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se expectations. We then explore how firm characteristics affect knowledge flows within alliances and find positive effects due to technological, geographic, and business similarities between partners. We use alliance data from MERIT, patent data from the USPTO, and firm data from Compustat.  相似文献   
63.
Ben Li  Yi Lu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9,65(3):294-304
Existing theoretical literature predicts that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encourages vertical disintegration of firms. Nevertheless,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is prediction is limited,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Using data on manufacturing firms from China, this paper documen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and vertical disintegration. Additionally, this paper uses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endogeneity and finds that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has a positive causal effect on vertical dis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64.
本文基于我国1992-2003年间的数据,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结构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进行检验。首先将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两类,考察了产业间贸易、两种类型产业内贸易结构的演变。然后探讨了贸易结构的这种演变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贸易结构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具有增加趋势;产业间贸易比重略低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比重,但呈现减少趋势;水平产业内贸易比重一直较小。我国垂直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程度密不可分,并且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影响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国内因素进行考察,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整体以及不同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的作用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东亚生产网络分工主要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途径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的出口竞争力,但理论上所预期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未发生促进作用。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途径在制造业不同部门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效应所驱动,即便是此类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很高的制造业行业所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却并非由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所推动。这种分工状况容易导致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锁定效应,压缩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以内生性的专业化和分工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内生性产业集群和产业分工网络发展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产业分工网络和专业化生产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作用规律。模型的结论认为,国家(产业)间的制度效率与竞争强度之间存在着循环效应,而这种循环效应能够决定产业集群的布局和配置,决定各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并最终决定经济增长的状态。尤其是,一国技术(经济)系统的制度效率的进步将会增加市场交易的需求,进而扩展产业分工的网络规模;而这又将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大产业网络的范围,提升该国在产业生产价值链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67.
垂直管理是我国上下级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作为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这个现象在中国有不断被强化的趋势。文章认为,为规范垂直管理工作,一要合理划分上下级权限,调动两个积极性。二要设置合理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对垂直部门的管理。三要转变政府职能,实施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四要推行扁平化治理,扩大下级、基层政府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68.
市场行为中的默契合谋能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现存的关于生产同质品和差异化产品的经验性研究经常能发现默契合谋的证据.在现实经济的默契合谋行为中,不同的成本结构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或者不同的行业、产业分析,也直接影响着合谋和背离合谋所得的利润,对合谋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垂直差异化的不同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结构下,企业参与竞争的不同竞争类型(古诺竞争和伯川德竞争)对合谋稳定性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69.
王皓 《经济评论》2012,(2):16-22,30
本文基于消费者的"0-1"购买特征和产品的纵向差异化特征,建立了一个新的价格战模型。通过应用数学证明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发现:(1)合谋体系、背叛体系以及价格战体系的均衡结果均与需求冲击无关;(2)差异化产品厂商的背叛动机以及产品链条的合谋稳定性也与需求冲击无关;(3)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是影响合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差异化程度越大,合谋越稳定;(4)合谋集团对背叛厂商的惩罚策略存在着"误伤效应",这种效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我抑制,表现为产品链条上的价格战和合谋共存,在其他条件下,这种效应不能自我抑制,价格战一旦发动就会迅速扩散到整个产品链条。  相似文献   
7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microeconomics of productivity associated with specialization/diversification in production activitie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Korean rice farms. Korean rice farms tend to be very small and highly specialized. Our analysis examines the productivity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both farm size and farm specialization/diversification in Korean agriculture. Relying on farm‐level panel data, the analysis studies farm productivity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ntext, accounting not only for changes in inputs and technical change in rice production, but also for the role of diversif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other crops in current and previous periods. We find positive but small productivity gains from farm diversification. These gains come mostly from complementarity effects across farm outputs, with minimal effect of scale economies. The positive complementarity effects work against nonconvexity effects, which provide strong productivity incentives for rice farms to special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